新闻动态
民政部:推进民生保障向普惠性发展 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
“传统意义上,民政工作主要面向特殊困难群体,保障基本民生需求,属于兜底性、基础性民生建设,具有保基本、兜底线的特点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,就要顺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,逐步扩大相关民生保障政策覆盖面,有序推进民政民生保障由兜底性、基础性向普惠性发展。”民政部部长陆治原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说。
如何推进民生保障向普惠性发展?陆治原概括了“四个转变”——推进保障对象从特定群体向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转变;推进服务内容从物质保障为主,向物质救助、社会服务和精神关爱兼顾转变;推进要素保障从主要依靠政府,向以政府为主导,积极发挥市场、社会等多方力量作用转变;推进手段方式从传统服务方式向数智化、标准化方式转变。
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领域,养老问题备受关注。去年12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》,对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、更好保障老有所养作出顶层设计。
下一步如何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?陆治原介绍,将加快健全城乡三级养老服务网络。在已有养老服务设施基础上,推进在县(区)一级健全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,在乡镇(街道)一级健全区域养老服务中心,在村(社区)健全必要的养老服务站点,构建县、乡、村三级服务网络,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,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。
此外,要贯通协调居家、社区、机构三类服务形态。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,优化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专业支撑,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。着力完善老年人床边、身边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政策措施,特别是要发挥社区、养老机构对居家养老的支持支撑作用,大力发展助餐、助医、助洁、助急等上门服务,让老年人享有更好的“家门口”养老服务。
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,养老机构改革也要分类推进。陆治原提到,要发展兜底保障型、普惠支持型、完全市场型三类养老机构。其中,兜底保障型养老机构主要面向“三无”老年人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,承担兜底养老功能。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面向全体老年人,为多数老年人提供价格可承担、质量有保障、比较普惠的养老服务。完全市场型养老机构充分竞争、优质优价。
而在构建政府、市场、社会三方协同机制方面,陆治原强调,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,强化政府对养老服务的规划引导、政策支持、组织保障、监督管理工作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,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养老产业,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、集群化、品牌化发展,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发展的供给格局。强化社会互助共济功能,发挥社会参与作用,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,基层群众自治组织、社会组织、社会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等广泛参与的社会养老服务。
“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,最终目的是让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,实现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,安享幸福晚年。”陆治原说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